创新先锋 引领转型 ——看浙大台州研究院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
本报记者潘春燕 一条阀芯自动装配线,可替代10个人的工作效率;一分钟1000转的石英晶片离心研磨机,使生产效率提高6倍;AGV激光自动导引运输车与自动化立体仓库,让企业厂级物流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智能博览会上,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一经展出,立即受到了众多厂商的青睐。苏州硅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维宁当场签下30台总价175万元的晶片厚度分选机订单。 创新,在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无时不在。自2007年落户我市以来,该院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设计、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6大技术领域,以科技成果产业转化为主线,以项目研发为抓手,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服务台州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截至目前,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分别达到5项和7项,申请专利83项,目前授权专利共41项,其中发明授权10项;开展横向合作和县(市、区)科研项目120多项,产生经济效益两亿多元。 对接行业共性需求,搭建六大平台促升级 玉环布兰卡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一次性注射器医疗器械包装的企业,因遭遇技术瓶颈,在一次性注射器全自动包装设备研发上一度进展缓慢。2011年,研究院汽摩配研究所与该公司合作,经过半年努力,成功研制出新产品。 “这款产品,每分钟可以包装120只注射器,填补了市场空白,可代替5人进行工作,包装一次合格率达到99.9%。”浙大台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颜文俊教授介绍,该产品已于今年2月投入市场,预计可增年产值3000万元。 自运行以来,浙大台州研究院聚焦我市支柱产业,主动对接行业共性需求,整合多方资源,以小平台引进大平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前,该院已搭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台州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省台州缝制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台州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台州分平台、浙江省玉环汽摩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玉环汽摩配)等六大省部级科技服务平台,争取省部经费1600多万元。 各个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相应行业发展开展公共技术服务,为促进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缝制平台不仅解决多项行业共性技术难题,还与中捷、飞跃等公司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其中,“电脑控制上袖机项目”、“家用智能电脑绣花机控制系统”获得国家科技部列项。 农机平台建立快速成型实验室和机电控制实验室,依托高端设备,为金浪动力等10余家企业开展快速成型产品创新服务,加快企业产品创新速度。 据统计,6个平台目前已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40余项,服务企业1200多家,提供检测、设计、咨询等技术服务3000多批次。 依托技术创新,助推成果产业化促转型 眼下,一种由台州博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石英晶片厚度分选机,正成为该行业内的新宠。 “多亏了浙大台州研究院,才有今天的成果产业化。”公司总经理周巍介绍,该项目已申请4项专利,填补国内空白,性能远远优于日韩同类产品,价格降低2/3,市场潜力巨大。 早在2009年,周巍就投入100万元,在杭州成立一家技术研发公司,专注该项目研发,努力一年却收效甚微。后来,周巍寻求与浙大台州研究院合作,依托研究院多学科交叉集成的研发优势,整个项目研发有序推进。目前,双方合作“甜甜蜜蜜”。“今年,我们与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全自动石英晶片分检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效率较日本同机型提高一倍,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至5000万元。” 近年来,浙大台州研究院建立了集科研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资本体系于一身的综合创新体系,探索出一条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新之路。 长期以来,研究院与各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浙江清华机电有限公司投入数百万元研发经费,委托研究院研制开发AGV激光自动导引运输车和立体仓库智能系统。目前,AGV激光自动导引运输车样机试制,立体仓库智能系统在台州信质电机、玉环苏强格等多家企业投入推广,并产生重大经济效益。据统计,清华机电仅立体仓库一项业务一年新增订单达2000万元以上。 |
随着科技实力提升,研究院主动出击,积极寻求投资实体开展战略合作,加速自主项目产业化进程。2011年底,研究院与浙江星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研究院凝练科研项目,提供项目菜单式服务,串联起产学研的“彩色珠子”。“今年12月,我们合作、总投资达1000万元的滑台自动刮削系统项目将试产,此项技术将填补国际空白。”颜文俊介绍,目前,研究院与星星集团、飞跃集团、清华机电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在研项目有10多项,其中多个项目初具产业化条件。 培养高端人才,打造“智能”堡垒保创新 2010年10月,浙大光学工程博士陈浙泊来到浙大台州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成为光电研发团队一员。两年来,他和他的团队研发的石英晶片外观分检机项目,不仅申请到了4项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接到了100多万元合同订单。在陈浙泊的带领下,光电信息研究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拥有两名博士和6名硕士。“下一步,我们争取在机器视觉和光学检测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6年来,浙大台州研究院多渠道引进和培养适用人才,适时打造人才高地,保障驱动创新发展。 在开展科技服务过程中,该院着力构建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设计、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工业控制、企业信息化、产业经济等六大领域的科技创新团队,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目前,研究院共有在院人员110多人,专职从事技术研发90多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13名,博士15名、硕士30多名,另聘浙大兼职教授、副教授20多名,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优贤、吴澄及其团队10名专家进院士工作站,从事台州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研发。 依托雄厚的人才支撑,让企业头疼的技术瓶颈,到了研究院就不再是坚不可摧的“堡垒”。台州光中电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测功机,配套的核心部件电参数测量仪因为精度达不到要求而不得不依赖进口。2011年,研究院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坚,耗时一年多成功开发出高精度电参数测量仪,性能上完全替代了国外产品。 创新不止步。6年来,研究院争做创新先锋,为台州经济发展助力。据统计,由研究院牵线搭桥的市校科技项目共计817项,科研经费实现1.97亿元,在浙大与省内地市合作经费排名中位列第三。其中,由研究院直接促成的技术合作项目29项,技术交易额近1100万元。 (摘自《台州日报》2013年7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