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算法是自主研发,还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大规模生产后,工艺控制能否保持稳定?”“这项技术的耗能如何,对落地条件有什么要求?”……7月19日,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中试项目评审会如期举行,23个团队同台竞技,逐一进行项目路演与现场答辩。本次评审会的专家评审团由浙大台州研究院院长颜文俊等8位技术专家、企业家、投资专家组成,研究院党组书记邹伯若出席了本次评审会,评审会由副院长陈荣东主持。
织机经线瑕疵智能检测与告警系统、面向CNC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农业大棚供暖设备……中试路演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不少项目颇受评委青睐。23个项目中,9个来自浙江大学、5个来自浙大台州研究院、9个来自企业和其它高校。
“本项目主要面向垃圾焚烧烟气污染物控制行业活性炭、石灰等粉体物料的精确给料,实现物料集中仓储、自动补仓和分级控制,同时能够实现设备上云、环保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陆胜勇带着“多级集中式粉体物料智能给料系统”研发成果参加路演,他满怀期待:“由一套系统控制多条生产线给料的大型粉体精确给料系统对促进环保大数据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中试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其核心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据浙大台州研究院副院长陈荣东介绍,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台州市委、市政府、市经信局、市科技局高度重视中试工作,在有限的财政资金中,每年分别用科技专项资金150万和经信专项资金150万在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设立中试资金,并建立“常态化路演中心”,由浙大台州研究院组织项目路演,服务创业团队,旨在进一步加强台州市与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其它科技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的优质科研成果在台州实现落地转化。
今年是浙大台州研究院“中试专项计划”举办的第二年。去年,共有6个项目在研究院进行中试。截至目前,1个项目成功产业化,产品销售额达到100万元,4个项目已准备结题,将在台州注册公司。
中试项目申报成功后,团队除了获得10—10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外,还可以借助浙大台州研究院的科研人才、实验室、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优势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通过中试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吸引更多科研团队来台州并落户在此,让优质科研成果在落地转化,另一方面,有了中试资金的扶持,可以及时解决传统制造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助力台州产业高质量发展。”陈荣东表示。
原文链接:浙大台州研究院展示23项中试项目,让科研成果在台州落地转化
通讯员:张林友
部分转自 台州好地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