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是精神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而追求求是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人文的情怀。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材料、新能源作为经济生态的战略支点,已经站在了时代风口。对于黄岩企业,机遇何在?方向何在?钱途何在?
2月23-24日,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举办“黄岩区新材料新能源高技术论坛”,特邀浙江大学张泽院士,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严建华教授,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薄拯教授、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专任秘书长朱敏洁等专家,从追赶跨越到前瞻布局,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变革性前沿技术,解读发展趋势。黄岩区委书记包顺富出席论坛并致辞,副区长胡建中主持。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副院长陆胜勇、武建伟,院长助理孔丽微,100余家永宁凤凰学院学员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
包顺富表示,本次论坛特邀顶级专家团队围绕新材料应用研发、碳中和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分享前沿技术、解惑答疑,必将对黄岩壮大都市工业,实现“科产城人”融合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多来黄岩传经送宝,成为黄岩进步的好老师、发展的合伙人;希望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朋友进一步提振信心、抢抓机遇、拓展市场、突围发展,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黄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近20%,到2025年产值有望达到10万亿元。
张泽院士作《新材料应用问题与研发基础探讨》专题报告,围绕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从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等全链条维度提出创新性指导意见。新材料是一个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产业化的完美结合。张泽院士从科学问题涉及的关键数据分析界面控制、构效关系,深度解析高性价比高温合金的设计及制备,揭示了显微结构与材料性能及工艺方法之间的重要联系。相结构及其调控是新材料制备、加工、性能的“所以然”。由张泽院士主导的浙大材料学院高温合金团队,基于SEM原位蠕变、疲劳试验,自主研发了纳米分辨高温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一体化研究系统;基于关键性能与组织结构调控的创新理论,自主设计、制备出全链条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验证并应用于先进航空发动机双冷涡轮叶片。
新能源发展是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占全球26%,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1.7倍,发达国家的2.8倍。实现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需快速深度转型。
严建华教授作《碳中和与能源可持续发展》专题报告。面向双碳科技前沿呈现大融合、大交叉、大会聚的趋势,强调多层面推进高质量的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
1.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2. 废弃物能源化清洁利用。通过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焚烧发电集成、焚烧过程二噁英全过程控制等技术体系实现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3.新能源和储能。大力发展储能技术可解决能源的时空波动性,平衡能源供给侧与消费侧不协调分布。
4.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在CCS技术基础上进行新的提升,通过CCUS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再利用。
张泽院士、严建华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面向前沿·共创共赢”圆桌对接交流会,与黄岩区企业代表就模具钢材性能提升、能源利用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控制、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等企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与研讨,精准对接相关领域企业的现实问题,助力攻克技术壁垒高、研发难度大等行业问题。
张泽院士、严建华教授一行赴神钢赛欧科技有限公司、精诚时代集团和黄岩智能模具小镇走访调研,聚焦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数字化改造等方面考察指导,深入了解智能模具制造创新建设水平。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黄岩区以迈向工业4.0为导向,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与新材料产业,积极导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未来产业,全方位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全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