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立足自身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围绕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在构建人才聚集“强磁场”方面与台州同心同行,让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驱动台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谁在科技创新上占领制高点,谁就能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权,其中的关键在于人才支撑。”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院长认为,在新发展阶段,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谁就能不断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01
铸魂提能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结合清廉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以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坚持“把科创骨干培育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科创骨干”,着力做好高知群体党员培育工作,锻造出一支内生动力十足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去年,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与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成功研发“铁路信号机房智能焊线机器人”,能代替人工进行自主移动、线缆自动焊接和质量检测等工作,实现了焊接作业的全流程自动化。这是中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信号机房线缆智能焊线机器人,也是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发挥台州科创“领头雁”作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力关键技术攻关的一次生动实践。
“别看这个机器人颜值一般,身上的‘高精尖’技术可一点都不少,仅为攻克末端执行器高速送线焊线机构这一部分的技术难题,团队就花了3个月时间。”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团队已解决关键技术问题6项,形成发明专利14项,并荣获中铁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同时,也为台州轨道交通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与此同时,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基于自身“产学研深入融合”等特色优势,开展“科技赋能 双建争先”活动,成立“博士支书红色智囊团”,赴企业开展助企纾困,多措并举为台州产业升级与转型提供智力支撑。
台州是车用换热器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换热器生产中,成品的外观检测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目前依靠人工判断,费时费力也容易出现差错。2023年5月,受台州散热器制造商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精密制造中心和光电信息中心联合开发了换热器视觉检测设备。
项目团队多次赴企调研,详细对接企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专业的设计方案。“这种精密加工的金属产品,其表面情况很复杂,容易出现光照不均匀和镜面反光,所以我们第一困难的是如何进行打光,把所有的缺陷能突出出来,在这个基础上设计算法,最后还要将机械、控制、视觉整合,耗时4个月终于研发成功。”光电信息中心党支部书记、项目负责人介绍。当前换热器视觉检测设备已在产线上正常运行,研究院计划和企业合作继续改进、推广。
近年来,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将“科技创新送服务,纾困解难助发展”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推进,持续发挥“博士支书红色智囊团”作用,根据企业项目不同情况,重点落实“督促推进一批、帮扶提效一批、输血纾困一批、转型提升一批、腾笼换鸟一批”等举措,分类施策“下方子”。去年以来已组织专家对接18次,服务企业500多家次,解决技术难题30余项。
02
平台赋能
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在注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当下,人才成为了关键资源,他们不但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以高能级平台建设,搭建“英雄用武之地”,变平台优势为人才优势。
2022年,台州提出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健康、未来汽车、精密制造五大产业城,为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围绕台州“五城十链”战略布局,研究院调整科研主攻方向,重点聚焦精密制造、光电信息、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四大产业领域,组建四大研发中心,全面提升平台创新能级和创新辐射力,吸引高端人才汇集。
今年2月,浙江省科技厅公布了2023年全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由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先进材料中心申报的“全省先进固态储能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场地、设备、资金、人才、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实验室负责人、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材料中心主任介绍,去年10月,研究院成立四大研究中心后,他带着“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研发团队来到台州,开展固态电解质、电芯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之所以选择台州,一方面是因为台州在先进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五大产业城建设给予了新能源、新材料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是看重研究院先进材料中心这一科研平台,能为固态储能技术提供有力的创新支撑。”
未来几年,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也将以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打造集基础研究、中试生产、应用示范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固态储能技术研发基地,助推台州新能源的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应用。
另一方面,作为市校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创新平台,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注重院地合作,创成并承担运营了路桥机电产业、椒江智能马桶产业等4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作为启动建设单位协助温岭和浙江大学创成国内领先的高档数控机床创新平台——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于2021年成功入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台州市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得益于平台的虹吸效应,各类创新企业、服务机构、人才项目纷至沓来,平台优势正在加速转化成为人才优势。连续两年获全省考核优秀的路桥机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其中的佼佼者,自运行以来,已聚集机电类创新创业企业60余家,引进高端人才项目7个、各类科技服务机构46家,吸引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8家高校平台入驻。
搭建一流平台、引育高端人才,资本也从多渠道涌入。去年年底,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召开投融资对接交流会,搭建“政研金企”四方对接合作平台,邀请省“4+1”生物医药与高端器械产业基金管理机构,来台州与地方药企进行投融资对接,吸引了10多家上市药企代表参与。
“台州拥有良好的医药产业基础,特别是在原料药等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原始创新能力仍不足,创新药开发存在诸多困境,例如研发能力欠缺、资金短缺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点题‘创新药’,这对台州而言是一次机遇。”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认为,“政研金企”平台能为台州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有产业升级新动力和专业人才的集聚。
眼下,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平台运行模式,通过加强人才引育力、加快人才汇聚,不断释放科研平台、科研技术、创新力量的乘数效应。
03
产教融合
培养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台州制造前进的方向。台州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技艺精湛、工匠辈出的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很多研究生的日常学习是在校园里学理论、写论文、搞赛事,这种教学形式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需要。”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研究生,研究院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其中校外导师均为来自台州企事业单位有工程经验的博士或副高及以上产业领军人才。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从台州产业集群特点出发,聚焦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两条主线,深入推进与台州民营经济头部企业的重大项目合作。研究院以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台州分院(筹)为平台,持续扩大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为台州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目前累计招收培养各类工程硕士研究生316名,并与银轮股份、杰克股份、海正药业、华海药业等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进一步深化科研人才资源与地方产业企业深度对接融合。
例如,该院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在“双导师”指导下,深度参与杰克股份的科研合作,围绕高精度高速数控车床、磨床机械手等攻关方向,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还产出了丰硕的成果,“高精度高速随动数控偏心圆磨床研发及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支持。
此前,在“双碳”背景下,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联合方远新材、严牌股份等传统行业龙头企业,以校企联合培养、校企项目合作模式,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并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担任校外导师。在“双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围绕飞灰资源化、混凝土矿化、催化过滤、布袋智能监测等方向开展研究,不仅产出了论文、专利等成果,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在高端培训方面,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教学、科研、师资优势,整合社会多方办学资源开展继续教育业务,逐步形成了学科交叉、校企融汇、产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培训模式。与椒江共建的民营经济学院、与黄岩共建的永宁凤凰学院,成为当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凤凰涅槃”的重要引擎。
未来已经到来,奋斗成就梦想。研究院作为台州科技创新大脑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将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力促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为台州新质生产力转化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不断开创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大步迈入新时代的新征程。